科室导航关闭 | |
内科临床部 | |
外科临床部 | |
老年医学临床部 | |
医技部 | |
医学保障部 | |
门诊部 |
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 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神经眼科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全军医学科委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亚洲神经眼科协会ASNOS 常委,亚洲泛太平洋地区眼科协会(APAO)神经眼科中国区负责人,吉林大学客座教授,南开大学客座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客座教授,山西大医院的客座教授,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眼科杂志、中国中医眼科杂志、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及眼科新进展等期刊编委。国内著名神经眼科专家,中国神经眼科专业开创人。
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原白求恩医科大学),至今就职于解放军总医院;
1994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眼科学习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2004年在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眼科学习神经眼科;
2013年3月受马格德堡大学医学院医学心理研究所所长本哈德∙赛贝尔教授邀请赴德国马格德堡大学交流学习脑损伤后视力的修复;
2014年8月受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神经生物学终身教授Qing Lin教授邀请赴美国访问交流视神经炎细胞机制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分子机制等基础研究。
于2006年在国内开设了首个神经眼科门诊及病房,是亚州神经眼科专科治疗中心,在国内外有相当的影响和知名度。在下列疾病诊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部分项目达到国外领先水平:
1. 视神经炎: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视神经炎发病率的调查,发病机制的动物模型基础研究,参考国内外的诊疗标准,对视神经炎的临床诊治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共识。此研究获“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2. 通过视神经炎的机制研究开创神经眼科精准医疗的新局面:视神经脊髓炎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2/10万,这些患者诊断难,发病重,恢复差,致盲/致死率高。新发现的诊断标志物,在早期判断患者转归为视神经脊髓炎的准确率达80%以上。即将开发的两种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保护药物,可以有效地保护患者的星形胶质细胞,降低其所受到的损害。
3.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近年来,B细胞表面CD20分子的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Rituximab, RTX)在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的小样本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疗效。国际上推荐的常规剂量不仅价格昂贵,并且可出现部分严重不良反应。本课题组在国际上率先应用小剂量RTX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有望成为适合国人的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4. 血浆置换联合淋巴细胞去除治疗急性特发性难治性视神经炎:特发性视神经炎(ION)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体液免疫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目前该病急性期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但对部分患者无效。血浆置换联合淋巴细胞去除通过去除患者血浆中治病性抗体、补体、炎性因子及部分淋巴细胞,很可能成为难治性ION的一种迅速缓解症状的治疗手段。
5. 血清及脑脊液AQP4抗体检测:视神经脊髓炎(NMO)及NMO相关视神经炎(NMO-ON)致残率高,中国患者发病率远远大于欧美。AQP4抗体在2005年被发现是上述患者的特异性标记物。本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应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AQP4抗体,不仅可用于早期诊断上述疾病,同时对判断该类疾病的活动度及评价药物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6.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7. 对各种中毒性视神经病变进行线粒体基因及OPA1基因筛查
8. 开设眶尖-鞍区视路病变多学科联合门诊
9. 神经眼科相关的血管性眼病临床诊治:在眼科首次提出颅内动脉瘤有20%的患者首诊眼科,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漏诊,降低致死、致残率起了很大作用。
10. 颅脑肿瘤术后、颅脑外伤、颅脑血管病术后等后视路相关眼病的诊治。
11. 疑难疾病诊治:IgG4相关眼病、结节病、疟原虫感染性视神经病变、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合并多颅神经炎、乙胺丁醇诱发的显性视神经萎缩、过敏性紫癜合并视神经病变、Von-Hippel Lindau 综合征、大动脉炎所致眼缺血综合征、非典型视神经炎、克雅病、神经梅毒、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视神经炎、HLA-B27相关视神经炎、桥本甲状腺炎相关视神经炎。
12. 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基础研究:
a) CXCL12在视神经炎中的免疫调节机制
b) CXCL12在神经修复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c) PDGF在神经修复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d) HSP90b自身抗体对OPC细胞的细胞毒性研究和临床价值
e) AQP4自身抗体的不同亚型在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血清中的分布以及和疾病临床表现的关系
f) AQP4抗体中和技术对视神经脊髓炎模型的抑制作用
g) 腺相关病毒转染CXCL12治疗视神经炎的动物模型研究
h) 新的基于单细胞免疫共定位的AQP4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
i) 高通量检测患者体液样本中AQP4、MOG、MBP、HSP90b自身抗体以及副肿瘤综合征标志物的蛋白膜芯片的开发
近年承担院级及国家级课题7项; 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军队医疗成果奖二等奖二项、中华医学会“中华眼科学会奖”、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第四届中国眼科医师奖、解放军总医院院级教学二等奖“神经眼科教学模式”、2010年度解放军总医院十大优秀教师奖;获知识产权及专利申请7项。近年来在PLOSONE, Journal of Neuroimmunology, Journal of Neurology, J Neuro-Ophthalmol, Horm Metab Res等国内外眼科及相关专业杂志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58篇,SCI25篇,主编神经眼科专著四部,神经眼科译著三部,参编《眼科学》、《中华眼科年鉴》、《眼科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眼科学彩色图谱第2版》、《眼创伤学》、《眼科进修医师手册》、《眼科学新进展》等眼科专业学习书籍。已培养神经眼科专业硕士10名、博士3名。在读神经眼科硕士研究生1名、博士研究生6名。出站神经眼科博士后2名,在站博士后4名。培训神经眼科专科进修生28名。
神经眼科疾病,特别是视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